2022  Vol.  (5):    1-3    [摘要](23) |     [PDF]()- 高精度型面检测修整技术在碳纤维反射面制造中的应用
- 李晟超,田 杰,鞠博文,郝旭峰,王晓蕾
- 面向碳纤维反射面的高精度制造的迫切要求,提出了一种针对各向异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效修整方法,通过控制加工时间,优化工艺参数,分别对平面与曲面反射面进行了加工试验。探究了压强、转速和进给速度等加工参数对不同面形去除效率以及去除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多次迭代加工,使Φ1.4m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反射面的初始面形精度从21.5μm收敛到12.9μm,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1m瓜瓣反射面的初始面形精度从17.6μm收敛到3.0μm。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精度的修整加工,证明了该型面修整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2022  Vol.  (5):    4-8
|     [摘要](18) |     [PDF]()- 大口径红外透镜高效制造技术研究
- 肖正航,孟晓辉,王国燕
- 大口径空间红外光学系统的应用,促使红外光学元件的制造技术从以单点金刚石车削为核心的单一技术路线向多工艺组合发展的技术路线转变。本文以某典型非球面红外透镜为研究对象,开展大口径红外透镜单点金刚石车削、快速抛光的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应用车削阶段的面形快速补偿、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柔性轮快速抛光、非接触式高精度轮廓测量等技术,可实现大口径非球面红外透镜的高效超精密加工。
- 2022  Vol.  (5):    9-12
|     [摘要](16) |     [PDF]()- 空间站大面积柔性太阳电池阵模块化水平装配技术研究
- 刘丙霖 杨文涛 韩梦娜 许春伟 陈文成 顾华洋
- 与我国现有航天器的刚性、半刚性电池阵相比,空间站柔性太阳电池阵有颠覆性的制造及装配技术状态变化。根据产品结构特点,本文提出水平装配工艺方法,设计了基于并行同步控制系统的模块化水平装配平台,并分析了平台翻转过程中的运动特性。完成阵面装配和翻转垂直试验,结果表明,模块化水平装配技术可以满足柔性太阳电池阵的装配要求。
- 2022  Vol.  (5):    13-17
|     [摘要](17) |     [PDF]()- 基于光度-面结构光复合传感的大型航天构件机器人原位测量方法
- 洪海波 万舒彪 沈义平 钟珂珂
- 机器人原位测量是当前航天大型构件制造重要的发展趋势,针对大型金属构件机器人原位测量面临的非朗伯表面光学测量和弱几何微纹理表面点云匹配两大技术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度-面结构光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精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将一定数量的LED光源添加到传统条纹投影测量装置中,实现对高亮反射表面的高精度法向量估计,并将表面法向量信息与条纹投影测量的点云信息进行融合,同时设计多模态几何特征描述子提高点云匹配精度,实现测量精度的整体优化。该方法用于贮箱壁板面型测量,实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 2022  Vol.  (5):    18-21
|     [摘要](14) |     [PDF]()- 极高星敏SiC/Al主法兰微形变设计制造与性能评价
- 王晓燕 李 林 白 山 钟 俊 隋 杰 王苗苗 王艳宝
- 极高星敏主法兰采用SiC/Al复合材料开展设计,通过多点对称辐射分布式子柔性单元布局方式实现主法兰的微形变,以保证其高刚度和高稳定性。探讨了多点对称辐射分布式柔性结构的刚度问题,对多点对称辐射分布式柔性主法兰进行轻量化设计,获取最佳结构分布,实现了极端力、热环境下SiC/Al主法兰微米尺度形变设计与制造;通过工程分析和试验完成了主法兰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主法兰相对变形为9μm、热稳定为0.05″/℃,基频为160Hz,柔性单元位置的应力为76MPa,消除了整机力热试验低频漂移和高频紊乱现象,整机具有较高的力热环境适应性。
- 2022  Vol.  (5):    22-24
|     [摘要](16) |     [PDF]()- 2219铝合金机器人静轴肩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
- 朱 志 郑森木 欧晓琴 余 超 王向东 宋海滨 唐 帅 苏乂南
- 以焊接厚度为5mm的2219-T87铝合金为对象,基于库卡重载工业机器人系统,自主设计了静轴肩搅拌头,进行了焊接工艺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焊接缺陷、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优化获取了焊接工艺规范。结果表明,设计的静轴肩搅拌头匹配优化的工艺参数能稳定实现2219铝合金静轴肩搅拌摩擦焊接,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内部无缺陷,在搅拌针转速1200r/min、焊速190mm/min时,接头抗拉强度可达333MPa、延伸率5%。研究结果为2219铝合金静轴肩搅拌摩擦焊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 2022  Vol.  (5):    25-29
|     [摘要](16) |     [PDF]()- 提高IMU棱镜安装误差角稳定性的工艺方法研究
- 闫 航,张 路,王旗胜,闫劲儒
- 棱镜安装误差角稳定性是惯性测量单元(IMU)的重要指标,关系着导弹初始发射方位精度,确保该指标满足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影响IMU棱镜安装误差角稳定性的装配及测量过程分析,确定了装配过程中影响直角棱镜棱脊形变的相关因素;分别对螺钉紧固力矩、紧固顺序、固胶面积等关键因素进行了量化研究,总结出一种可提高棱镜安装误差角稳定性的工艺方法。经筛选试验及应用验证,棱镜稳定性合格率由36.8%提高至90.4%,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2022  Vol.  (5):    30-33
|     [摘要](22) |     [PDF]()- 推进剂/绝热层一体化材料的增材制造工艺
- 王 璐,苗 楠,赵永超,张利军,唐 敏,张力恒,苗 恺,胡润芝
- 为了解决传统装药工艺存在的推进剂/绝热层界面易脱粘、成型工序繁杂等难题,开展了基于光固化的推进剂与绝热层一体化3D打印成型工艺研究。通过对推进剂和绝热层挤出头尺寸的优化,提高了打印精细度,减少了界面缺陷。随后借助双喷头打印技术,研究了推进剂/绝热层同步成型工艺,通过对挤出流量、线宽、打印速率等调节,最终获得结构完整、异质材料结合紧密、高度统一的一体化材料。
- 2022  Vol.  (5):    34-36
|     [摘要](16) |     [PDF]()- 半球谐振子低阻尼损耗金属化薄膜制备研究
- 秦 琳 朱蓓蓓 兰 洁 程 辉 杨英杰 吴宇航
- 针对磁控溅射工艺参数溅射功率、沉积时间(薄膜厚度)、基底温度对半球谐振子表面金属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情况进行工艺实验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试其应力,在保证金属薄膜低残余应力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溅射速率0.9nm/s,沉积时间111s(薄膜厚度100nm),基底温度75℃。根据最优参数组合得到厚度100nm的金属薄膜,通过拉力测试实验,胶带在从薄膜表面拉开的过程中剥离强度为2.81N/cm2,大于2.74N/cm2,未出现薄膜剥落现象,满足光学薄层通用规范的国家标准。
- 2022  Vol.  (5):    37-40
|     [摘要](11) |     [PDF]()- 空间高精度天线多轴机构精密装配与试验技术
- 赵本华 张 斌 吕 东 王 青 王 磊 张 跃 王 燕
- 空间高精度天线机构通过三级驱动机构串联实现精确控制。针对多个驱动机构装配集成精度高、连接环节多、微重力卸载率大等难点,通过对天线机构装配精度误差分解方法,耦合控制调节多个驱动机构连接参数,采用数字化装调方法控制驱动机构安装精度,实现驱动机构空间轴线位置精度优于0.01°。采用低阻力、高跟随的吊挂式卸载方法,设计两级串联式、二级双自由度微重力模拟系统对天线机构空间环境模拟,高卸载率达到96.1%以上,实现天线机构展开过程中轴线波动误差控制在0.018°以内。通过单级驱动机构安装精确控制、空间多轴线精密装调、高精度模拟卸载技术方法,实现天线机构三轴装配调试后指向精度优于0.042°,满足空间高精度通信与导航定位的指标要求。
- 2022  Vol.  (5):    41-44
|     [摘要](13) |     [PDF]()- 卫星OSR粘接质量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
- 邵红亮 殷少华 闫来信 董学金
- 采用基于锁相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对OSR粘接界面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分析了红外锁相成像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制作了含自然缺陷的试样,并进行红外热像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和成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红外锁相的热成像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OSR粘接界面内空洞类缺陷的有效检出,可检出的最小缺陷面积为Φ1.5mm当量,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 2022  Vol.  (5):    45-47
|     [摘要](14) |     [PDF]()- 高精度压电驱动机构装配间隙测量和反馈控制
- 高晨光 汪旭东 宋新河
- 针对高精度微推力器用压电驱动机构的高精度装配需求,提出了基于间隙测量和反馈调节的压电驱动机构装配方法。采用统计平方公差法分析零件公差控制要求;在温度控制下测试压电驱动机构间隙和位移;采用反馈调节装配策略,保证装配精度达到设计要求。该装配方法能够实现很高装配精度,为精密机构装配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 2022  Vol.  (5):    48-51
|     [摘要](15) |     [PDF]()- 大型薄壁铝合金壁板加工变形控制技术
- 吕振兴 闻强苗 张天梁 高立国 白晶莹 崔庆新 蒋明霞
- 通过对新型轻质铝合金5B70材料制造的返回舱侧壁承力结构制造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了薄壁件变形控制机理及产品结构特点,采用去应力热处理、切削过程内部添加支撑以及机械加工补偿等方式优化加工和工艺路线,最终完成了5B70返回舱侧壁承力结构模拟件的制造。结果表明,通过去应力热处理等多个方式对侧壁承力结构加工过程进行变形控制,有效减轻了因残余应力释放导致的产品变形问题,满足了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 2022  Vol.  (5):    52-54
|     [摘要](15) |     [PDF]()- 超小型光纤陀螺用超细径光纤熔接工艺技术研究
- 马玉洲 龙 娅 单联洁 赵冬颖 刘小童
- 通过研究光纤陀螺关键的60μm超细径保偏光纤涂层剥除、端面切割、对轴熔接等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改良光纤剥离设备,优化切割刀张力参数,改进对轴熔接工艺等措施,基本解决了制造过程中涉及60μm超细径光纤熔接的一次合格率问题,并通过批量化生产交付,完成了验证考核。
- 2022  Vol.  (5):    55-58
|     [摘要](12) |     [PDF]()- 基于3D打印的减速箱体拓扑优化及应用
- 郭西园,卫钟可,杜建国,赵黎明
- 针对航天地面设备产品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发展趋势,以某减速箱零件为研究对象,构建拓扑优化总体方案,通过仿真-拓扑-综合-重建-仿真等技术路径,实现减速箱体的优化设计,经过零件打印及载荷试验验证,确认基于3D打印的产品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 2022  Vol.  (5):    59-61
|     [摘要](12) |     [PDF]()- 带环向内筋筒形件旋压成形工艺试验及缺陷分析
- 写 旭 韩 冬 尚 勇 杨延涛 曹学文 王向军
- 基于有限元模拟和工艺试验开展3A21铝合金带环向内筋筒形件旋压成形试验研究。分析在不同旋压间隙和旋轮进给比条件下内筋的成形情况及应力变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试验对工件在工艺成形时出现的表面起皮、裂纹等缺陷进行初步分析,为带环向内筋旋压缺陷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 2022  Vol.  (5):    62-65
|     [摘要](12) |     [PDF]()- 温湿度对GD414硅橡胶硫化速度的影响
- 蔡 律 杨怀宇
- 针对GD414硅橡胶在实际使用中硫化时间过长的问题,通过试验找到提高其硫化速度的方法,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对GD414硅橡胶的表干时间、消粘时间及硫化深度进行测试分析,找出了使用过程中最佳温湿度,提出提高固化效率的措施,并就GD414实际使用提出建议。
- 2022  Vol.  (5):    66-68
|     [摘要](14) |     [PDF]()- 航天电子微系统集成技术展望
- 唐 磊 赵元富 吴道伟 朱国良 杨宇军 邢朝洋 樊鹏辉 匡乃亮
- 为推进航天电子微系统技术自主可控,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文以微系统技术的发展需求为基点,从总体路线和技术路线两个角度论述,在“微系统协同设计技术”、“微系统制造技术”、“微系统产品规划”三个方面为微系统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和战略性的建议,进一步支撑中国航天事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效益的发展。
- 2022  Vol.  (5):    69-73
|     [摘要](14) |     [PDF]()- 镁锂合金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 刘兰波 李 源 柴艳红 刘 娜 毛 喆 陈敏豪
- 针对镁锂合金的制造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系统性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在镁锂合金精密加工、热处理、焊接及表面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镁锂合金作为减重替代材料在国内外航空航天以及民用等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2022  Vol.  (5):    74-78
|     [摘要](20) |     [PDF]()
杂志概况
- 主管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
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 主        编:冯叶素
- 通讯地址:
北京34信箱12分箱
- 邮        编:
100076
- 电        话:
010-68750167
- 发行范围:公开
- 定        价:
20.00元
- 国内统一刊号:CN11-4763/TV
- 国际刊号:ISSN 1674-5108
- 地        址:
北京丰台区警备东路2号
- 邮        箱:
htzzjs@163.com
分享按钮
|